|

英雄故里学党史忆初心

来源:承德市纪委监委网站 发布时间:2021-06-21 09:41:19 阅读量:3882

在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小河村村头的广场上,矗立着一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雕像,他胸前挎着冲锋枪,右手高擎手榴弹,左手作出拉弦的动作,眼神坚毅、怒视前方!

丰宁小河村是“全国特等战斗英雄”郅顺义的故乡,这尊雕像,展现的正是郅顺义在战场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。瞻仰雕像,让人仿佛和他一起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。

郅顺义,1918年生于河北省丰宁县小河村,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电影《董存瑞》中,掩护董存瑞完成爆破任务的郅振标,现实的原型就是郅顺义。“董存瑞舍身炸碉堡”的故事家喻户晓,而郅顺义的英雄事迹,除了掩护董存瑞完成爆破任务,其他的鲜有人知,即使是郅顺义家乡的人们也是知之不多。有的人甚至觉得,郅顺义成为战斗英雄是“沾了董存瑞的光”。其实,郅顺义的英雄事迹远不止于此。在解放战争中,郅顺义作战勇敢,先后立过十二次战功,获得“毛泽东奖章”和“特等战斗英雄”称号;在著名的昌黎战斗中,他曾一人俘获148名敌人,缴获枪支一百余件。

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,郅顺义掩护董存瑞冲到敌桥堡下,亲眼目睹了英雄舍命炸碉堡的壮举。此后,郅顺义一直记得董存瑞视死如归的模样,他把董存瑞当做榜样,在战场上杀敌立功,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,他累计荣立大功4次,小功8次,二等功2次,三等功5次;荣获“毛泽东奖章”1枚,“勇敢奖章”4枚,“模范奖章”1枚,“艰苦奋斗奖章”1枚,“解放奖章”1枚;先后被授予“特等战斗英雄”、“全国战斗英雄” 、“模范共产党员”、“艰苦朴素标兵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离休干部标兵”等称号。郅顺义一生大公无私、甘于奉献,从不计个人得失,从不以功臣自居。和平时期时,郅顺义去各地演讲,讲我军的战斗历史,讲董存瑞的英雄事迹,却从不说自己的功绩。

数十年里,郅顺义的艰苦奋斗精神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深深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。1960年,部队同全国人民一样,都处于挨饿的困难时期。当时的郅顺义已经成了管理股长,为了改善机关生活,他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去远离驻地的蒲河打鱼。寒冬腊月,河面上结的冰三尺厚,郅顺义同大家一起凿冰、拉网,有时候手套太少,他就把手套让给小战士戴,自己光着手下冰水。有时候看着战士吃不饱饭,他会自己挨饿,把饭拨给小战士吃。若是打到了好鱼和大鱼,全部拉回营房去,打鱼的战士们只能吃小鱼和差的,后来鱼少了,大家就不吃了,全部运回去。郅顺义说:“这是老班长董存瑞传给我的革命传统,一个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要爱护同志,亲如兄弟。营房里的同志们也在挨饿,我们少吃一点,他们就多吃一口。

郅顺义是个很朴素的人。郅顺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某师副政委,但是他家里是水泥地,屋里装饰也很简单,没什么像样的家具。并不是国家不照顾他,而是他自己拒绝了。他从不向国家提要求,他觉得国家已经给了他太多了。郅顺义总是说:“董存瑞用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胜利之路,却没有看到革命胜利。我们今天在世的人对比先烈,还有什么不知足的?还有什么可自傲的?还有什么可懈怠的?”离休后,有一年“八一”建军节时郅顺义回到老部队,一天中午路过礼堂的大门口,看到门后一个塑料袋子里装着三个馒头,恰巧是接待他的那个年轻同志的家属准备扔掉的,郅顺义径直走过去拿起馒头闻了闻,自言自语的说:“没坏的馒头扔了可惜,让招待所热一下中午吃。”进入招待所食堂要路过一个洗手池,由于接待人员匆忙洗完手忘记关了水龙头,郅顺义看到后返回来按个把滴水的水龙头拧紧。从三个馒头到滴水的水龙头,老英雄用他经过战火炙烤的双手,给年轻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。

2005年,87岁的郅顺义病逝。曾在老英雄身边工作过的著名军旅诗人夏维福在缅怀英雄的诗作《永远的郅顺义》中写道:诀别十载泪飞烟,不朽英雄笑九泉;胆凛昌黎俘百虏,血泼隆化吼千峦。情倾后代口碑好,爱注贤妻美誉传;望重德高铭永远,缅怀先烈祭长天! 

为了缅怀英雄,家乡人民在小河村村头建起了“郅顺义主题公园”,广场中间矗立郅顺义的雕像,周围一组组浮雕和展室里陈列的照片,讲述着郅顺义生平事迹。丰宁广大干部群众经常来到这里接受党史教育,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,感受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,领悟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。

 


分享到:

©中共承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承德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 冀ICP备18037292号